原本被大家回避的垃圾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别院”。在上海音乐学院,作为集中投递点的垃圾房被改造成了另一个校园报到点。
仔细观察“别院”,四色垃圾桶排列整齐,空气中没有异味。回收的轮胎被涂上不同的颜色,镶嵌在周围建筑物的墙壁上。走廊的弧形相得益彰。施工期间剩余的“角”木也被用作日常休息的座位和屋檐的装饰,使“别院”整体与校园周围的绿化和小景融为一体。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两年来,上海高校全力减少生活量垃圾分类,垃圾分类逐渐成为“新时尚” “对于老师和学生。最新上海人寿垃圾分类测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全市100%的高校综合平均分超过90分。与2019年相比,相关分数有明显提升。
如何从“新时尚”转变为“好习惯”,高校可以通过完善制度规范,加强宣传教育,有效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垃圾分类有效”,并促进志愿服务。并且“学生的分类意识”都有所提高。
垃圾分类成为新生的“必修课”
“垃圾分类的一个简单举动,就可以将我们无法避免的臭垃圾变成宝贵的资源。从源头减少垃圾是一种更强大的垃圾魔法。你愿意接受我们的邀请,成为校园垃圾。A魔术师?” 今年秋天,在同济大学迎新现场,每位新生都收到了一份由同学们设计的垃圾分类宣传单,生动有趣。
如今,上海高校已将垃圾分类纳入新生“必修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同时,全市高校纷纷设立大学生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支部。
在复旦大学新生的礼包里,有一本《复旦大学生活垃圾分类公约》,学校还包括垃圾分类入学考试试题。在招生教育环节,学校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录制垃圾分类专题视频、举办垃圾分类 特别讲座。
上海建桥学院不仅将垃圾分类纳入新生注册手册并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发放,还将垃圾分类纳入课程体系。从2020年起,垃圾分类被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形势与政策”班。全体新生入学后的“形势与政策”课的第一堂课就是垃圾分类的话题。
“科技+”提升垃圾分类智能
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图书馆中心区的讨论角,有红、蓝、黑、棕不同大小的收集箱智能垃圾房_天津智能交通网垃圾_智能垃圾垃圾桶,用于放置危险废物、可回收物(用于纸)和可回收物。可回收物(用于塑料瓶和罐头)、干垃圾、湿垃圾。这是同济大学师生团队因地制宜为图书馆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收藏容器。
仔细观察盒子,从细节可以看出设计师的用心。虽然都是用来运送可回收物,但回收纸的出箱口是长方形的,而回收塑料瓶罐头的出箱口是两个圆形的,直观地指导正确的运送。二是湿垃圾箱窄。图书馆不鼓励学生将食物带入图书馆。考虑到大厅有自助咖啡机,所以一楼只设置了一个小湿垃圾桶。二楼及以上没有湿垃圾桶。旁边的墙上还贴有学生设计的《同济大学生活垃圾分类交付指南》创意海报。相关指导标语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图书馆垃圾分类的个性化、精准化布局设计改造源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涵学等三位本科生开展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在同济大学固废处理与回收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所长何品敬教授的指导下,对图书馆垃圾产生的特点进行了实地调研,摒弃了之前的一套四统一大小垃圾桶粗放模式,探索更加合理高效的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创新模式。
同济大学副校长黄向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依托环境学科优势智能垃圾房,致力于从理论上推动学生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垃圾分类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将学习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智能垃圾房,为垃圾分类做出贡献。
复旦大学新采购的75套智能物联网环卫垃圾桶初步建立了覆盖四个校区的垃圾分类“物联网”,有效提升了工作智能化水平。这些智能垃圾桶具有数据传输和共享的功能。通过对设备位置、状态、交付时间、比例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对分类、交付、收集、运输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大运软件小镇19栋105 咨询QQ:646044278 手机:186-8920-2929 电话:0755-28859919